陽光的微笑,健碩的肌肉,精湛的演技,讓人著迷的顏值,從《翻滾吧!阿信》開始,這位男神真正走進了大眾視線。
他賣得了萌,耍得了賤,八塊腹肌一秀,秒殺無數迷妹,每拍一部電影,就解鎖一個新技能。
2005年拍《海豚愛上貓》他為了演好角色,專門學習了海豚訓練,還獲得了海豚訓練師資格證,並將經驗寫成了一本書:《彭于晏的海豚日記》。
2007年拍《我在墾丁天氣晴》,為扮演好衝浪高手的角色,他找教練學習衝浪,最後本色出演。
2009年和陳意涵一起拍《聽說》,因為要扮聾啞人,他甚至去學會了手語。

2010年,為了《翻滾吧!阿信》,28歲的他跑去拉筋,每天吃清水煮青菜保持身材,學會了體操。
2013年《激戰》開拍前三個月,他就開始了魔鬼訓練,每天和輪胎鐵鍊打交道,終於練成3%體脂的完美身材,解鎖綜合格鬥,泰拳、巴西柔術、鎖技,無所不能。

後來為拍《黃飛鴻》,他推掉了半年的通告和活動,專心練拳,每天10個小時,掌握了工字伏虎拳和虎鶴雙形拳,在拍攝過程中,完全不用替身,親自上陣,看著就覺得心疼。
再到《破風》,這位不要命的男神每天騎車6、7個小時,身上的擦傷甚至沒好過,最終,通過自身努力,考取了賽車手證,把自己練成了專業的騎手。
《湄公河行動》又是一次突破,他特地接受泰國皇家御用保安特訓,掌握了射擊技能,認真了解每一種槍的性能和自衛術,還在拍戲間隙學習泰語和緬甸語。
這一切的一切,都在印證那句「我就是沒有才華,所以才用命拼。」然而,彭于晏所有的光環背後,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童年生活。
1982年出生在台灣澎湖,父母很早就離異,他跟著母親和外婆生活。小時候的他特別愛吃,一度是158cm、68公斤的胖墩,看起來很壯,卻從生下來就有哮喘病。有一次發病厲害,醫生說沒救了,後來轉到台北的大醫院,才撿回命。
經歷了這件事,外婆更加註意他的飲食起居,每天晚上八點睡覺,不准喝冰飲。因為一躺下來就喘不上氣,很長一段時間,彭于晏都是坐著睡覺的。
3歲跟母親移民加拿大。讀高三的時候,他終於意識到自己「略胖」,於是天天打籃球做運動,不僅體重驟降,連個子也竄到182cm。
後來成功進入加拿大排名第二的哥倫比亞大學,主修經濟學。
外婆一起希望孫兒能成為明星,常常拿出周潤發和成龍的報導和他說: 「男生最重要的是要為理想努力。」可直到2002年外婆去世,他都沒能踏入娛樂圈。
也許命運就在這一刻被安放,因為回國奔喪,彭于晏被楊大慶導演看中,出演《愛情白皮書》。在外婆的「幫助」下,他邁出了第一步。之後七年,他演過不少角色,有主角,但大部分都是配角,不溫不火。
轉折發生在2009年,因為和前經紀公司有合約糾紛,彭于晏陷入了低潮期,接不到工作,還欠了幾千萬的債。
與陳意涵的《聽說》,是那段時間唯一有人願意給他的工作,一直認真對待自己的他沒有因為煩心事兒敷衍,反而學習了兩個月手語,只為把角色演真。白天把自己裝扮成開朗活潑的男主,晚上去和前公司處理問題,其中的心理壓力,可想而知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這部電影上映不久,票房就破了200萬,他得知消息後哭了,因為他之前的電影從來沒有這麼高的票房。
不過杯水車薪,那些根本不足以抵消債務,也沒能把彭于晏從灰心喪氣中拉回來。
他覺得自己不夠好,還不夠好,所以得不到好劇本,贏不到粉絲。
就這樣,彭于晏整夜整夜睡不著,吃不下飯,一直都在思考問題癥結,思考到底能從哪裡改善自己。幾個月下來,他就消瘦得沒有人性,甚至有了退出娛樂圈的想法。
人只有將寂寞坐斷,才可以重拾喧鬧;把悲傷過盡,才可以重拾笑顏,把苦澀嚐遍,就會自然回甘。
懦弱的人,才會選擇退出吧!
他決定背水一戰,就以《翻滾吧!阿信》,來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。
「如果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,就要用盡全力。」
8個月的白水煮菜,手掌被老繭包裹,戲裡戲外,他是阿信,阿信是他。
這場仗打得分外漂亮,彭于晏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,躋身台灣一線名角。然而這只是開始。
導演林超賢非常欣賞彭于晏,他說:「這個年代很多人都想方設法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,沒想到還有年輕人肯花大時間做一件事。」
許多人都做了時間的奴,匆匆跟在時間背後,忘記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麼,如今得到的又是什麼。
但是彭于晏知道,他的時間是用來提升自己的,一分一秒都敷衍不得。
除了是名好演員,他還是個好兒子。
外婆和母親,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,後來外婆去世,母親就變成了他唯一珍惜和守護的女人。
工作之餘的每一天,他都會在網上找哪裡有好吃的、好玩的,然後帶著她去,兩人常常會拍些搞怪照片,幸福地彷彿時光不曾流逝。
「我小時候媽媽一個人要做兩三份工作才能養家,上學時,我媽為了讓我多睡會覺,都讓我打車上學,或者背著我走,自己卻從來不打車。現在她的腿不好,以前她背我,現在我背她。」
言語之下,是深不可測的鴻溝,與其同流合污,莫如怀揣善意。
這樣一個低調前行,踏實邁步的人,在用命去拼搏,用每分每秒去打動每一個觀眾,人品,可見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