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,莫過于將心比心的善良。
下面要講的是河南好小伙和瑞士好房東的故事。
這是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。
1999年,河南小伙宋揚到國外求學,那一年他十九歲。
來到英國倫敦沒幾天,一切都是陌生的。
這一天,他辦完事卻搭錯了車,此時又下起了雨,
一位老人笨拙地拎著東西,他只好過去幫忙,兩個人的緣分就此展開。
老人永遠也不會想到,這個陌生的小伙子后來帶他回中國,
從那之后,人們經常會在河南鄭州的一個小區看到這位老人。
這位叫漢斯的老人其實是一位瑞士人,
童年的時候媽媽因病離世,
后來父親娶了另一個女人,
他對童年的回憶只有繼母的棍棒,
還有經常吃不飽飯的日子,
15歲那年他就搬出去一個人住。
20歲那年他只身到了埃及和以色列,
從事過汽車銷售,也開過酒吧,最后來到英國。
不怕吃苦的他,后來成為了倫敦皇家歌劇院的工程師,
這是倫敦最負盛名的老牌劇院,
也是全世界數得上的大歌劇院之一。
他在這里工作了四十年。
因為原生家庭不幸福,
漢斯的童年一直生活在自卑之中。
工作之后也有姑娘喜歡他,但是他不敢回應,
所以他一直一個人生活,
后來遇到河南小伙子宋楊有了這個忘年交,
他倆就在倫敦這座城市共同生活,有了彼此的依靠。
八年之后,河南小伙和他漂洋過海,不遠萬里回到中國。
01
河南小伙宋揚中學畢業后到了英國,
這個陌生的國度和城市帶來的新鮮感沒幾天,
剩下的就是生活的艱辛了,
剛到倫敦,他是投奔了朋友,在那里合住。
可是第二天朋友的女朋友就來了,
他只好出去轉一轉,看哪里有能住的地方。
正在為尋找合適「落腳點」犯難的他卻搭錯了車。
此時又下起了雨,他的心情有些焦燥,
此時迎面過來一位搬著東西的老人,
看著老人很艱難的樣子,他就起身過去幫忙忙,
二人的不解之緣從此展開。
14年的友誼從這一刻開始。
他幫老人搬完東西后,對方感謝他。
回來之后繼續坐到椅子上,
此時他只想早一點回去,繼續看房子,
可是他抬頭髮現,老人并沒有走,
老人在不遠處大聲說:「先生,你是韓國人還是中國人?」
他告訴對方是中國人。
老人漢斯豎起大拇指,
接著說:「我家離這不遠,要不要喝杯咖啡?」
漢斯的熱情讓他有點過意不去,
但他沒有找到房子,還浪費了半天時間,
漢斯這個本地人應當知道哪里的房子更劃算,
那我就直接把他送回家吧!
于是他同意了這個邀請。
漢斯的家離這里并不遠,他們步行幾分鐘就到了。
這是一套不足四十平方公尺的小屋子,
也許是心境相似吧!
兩個孤獨的人萍水相逢,
不知不覺就聊到了太陽下山,
漢斯說:「我們該吃晚飯了!」
河南小伙子宋揚說:「好吧!」
宋揚打開漢斯家的冰箱,里邊有不少包裝好的菜葉。
是真空包裝的食品,平時漢斯一打開包裝,
不管涼不涼,拿蕃茄醬拌上就吃了,
宋揚用中國式的烹飪方法,把這些菜葉給炒了一遍。
漢斯吃后特別開心,不知多少年了,
他一直吃著這種涼的食品。
多少年之后,他們來做客節目,
漢斯依然能回憶起那頓美味的晚餐。
他們那晚還喝了一些葡萄酒,當他們吃飽飯后,
漢斯提出一個請求:「你留下來當我的廚師吧!」
他們從下午三點碰面,一直到晚上十點鐘,
七八個小時的時間,他們一直聊著天,漢斯當時很吃驚。
因為從小到大,就沒有一人有耐心花這麼長時間聽他講話,
漢斯感覺終于找到了一個知己的感覺。
雖然他們在語言上多少還是會有些障礙。
很多詞,宋揚也說不上來。
可是漢斯覺得兩個人非常聊得來,能說到一塊兒去。
兩個人還有想要溝通的愿望。
漢斯感覺這特別好,特別隨意。
因為特別信任他,所以才把一個陌生人領到家里來。
在國外陌生人之間是非常有距離感的,
但是這個中國小伙子讓他覺得一點不陌生。
宋揚當時確實一片茫然,
他們見面時他剛到倫敦不幾天,
漢斯是他遇見的第二個熟人,
先前見的別人都是匆匆過客,
只有漢斯想主動了解他的生活,想展示自己的生活。
他也很愿意去了解漢斯,他想通過了解一個老人,
更快地去了解身邊的這個環境。
老人繼續說:「宋,你能不能就留在這里,照顧我,我不要你的房租。」
漢斯說:「我們兩個人互相照顧,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只管提。」
漢斯緊緊的握住他的手,一直反復的說著,重復了大約幾十遍。
你照顧我,我照顧你,反復地說。
宋楊此時心里泛起陣陣酸楚,他感覺出老人確實太孤獨了。
他在異國漂泊,兩個人的心境非常相似。
宋揚最后點了點頭說:「好,我就住在這,我照顧你!」
當天他們吃完晚飯聊會天,宋揚就住在了老人的家里。
老人特別高興,還專門騰出一間柜子和床位。
房子確實很小,但是宋揚已經非常知足了,終于解決了房子的問題。
他倆就這樣互相照顧著,讓彼此不再孤獨。
漢斯解決了這個小伙子的住處,
第二天又幫他在麥當勞找到了一份工作。
他們都是很隨和的人,雖然他倆相差47歲,
文化背景不同的兩個人,相處得非常融洽。
兩個人就這樣愉快的相處著。
一年多之后的一天,宋揚騎著腳踏車去超市買菜,
在往家返的時候被一輛公交車迎面撞上,
他馬上被人送到醫院,漢斯老人急忙忙地來到醫院。
看到宋揚鮮血流了一臉,他緊緊把宋揚抱住。
他一直和醫生說,一定要給「宋」最好的治療。
宋揚的手骨折,牙還掉了三顆,嘴腫的和香腸一樣。
可是在被撞的第四天,宋揚又去工作了,因為那邊沒辦法請假。
耽誤工作的話,工作就沒了。
那時候他的嘴無法張開,只能閉嘴工作。
當時那個醫院無法看牙,漢斯老人帶他去了很遠的地方看。
去看牙持續了將近半年時間,每周都要看兩次。
每一次去看牙,都是漢斯陪著。
交通事故是2001年四月份發生的,六月份是漢斯的白內障手術。
他又陪著漢斯去做手術,兩個人有了相依為命的感覺。
他和漢斯是患難與共的感情。
在英國的八年時間,他們就是這樣照顧著。
02
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,2007年,河南小伙子準備回國。
這個老人不想成為小伙子的負擔,他謝絕了他的邀請。
失去了小伙子照顧的生活,漢斯幾乎不能生活了。
宋揚回到老家河南鄭州也總惦記老人的生活,
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問候,
后來發生的一件事讓宋揚意識到,
這件事一定要辦,
一定要接漢斯來到中國。
有一次漢斯九點多還沒有回到家,
鄰居說怎麼辦?宋揚說那就出去找他。
此時的宋揚在貴州出差,他用手機發了三條尋找漢斯的路線給鄰居。
漢斯的鄰居接著宋揚的信息開始尋找,
在晚上十一點的時候,在第二條路線找到了,
漢斯一個人去酒吧喝多了,可能因為孤獨。
漢斯在酒吧一個人孤獨地坐著,那時或許也迷路了。
鄰居把漢斯給攙回家里。
通過這件事,宋揚發現不能讓漢斯一個人生活。
如果一個老人一直孤獨地生活一輩子還行,
漢斯是聚散離合,很親密的人突然離開。
他已經完全適應不了一個人的生活了。
離開漢斯的八個月,感覺比八年還漫長。
他們對彼此感情超越友誼已經成為了親情。
漢斯此時也下定決心,放棄他在英國的一切,
去中國找宋揚。
漢斯在英國生活了幾乎一輩子,到了70歲決定要去中國。
他住的房子也不要了,在高福利的英國,他很多保障也不要了。
宋揚對他說:「你什麼都不用要了,退休金什麼的都是無所謂。」
你要看病時我給你拿錢,你放心我會負責到底。
他沒有覺得漢斯找他是他的負擔。
如果漢斯在有生之年沒有來找他,他會覺得心里邊兒更難受。
只有漢斯來到中國,他才能夠更安心的去工作,去生活。
2008年六月,漢斯終于來到了中國。
一家人見到漢斯非常高興,還給家里人分工。
宋揚父親給漢斯做飯,媽媽和媳婦成為他的醫生。
他們就像對待親人一樣,對待漢斯。
沒有妻子和兒女的漢斯終于在中國有了自己的家和親人。
因為兒子的一句承諾,全家人都支持這個決定。
宋揚母親說,兒子也是獨生子,
出國前也沒承擔什麼家務,到上海機場接上漢斯到酒店,
給漢斯脫鞋脫襪還按摩,宋揚奶奶就流淚了,
她從來沒想過孫子會這樣,因為出國前還是她伺候孫子呢!
給他做飯洗衣服,幾年之后回來會照顧人了。
來中國前,漢斯的身體就已經很不好了,
因為酗酒,導致他的股骨頭壞死,有著癱瘓的危險。
他一到中國,宋揚就聯系了最好的醫院。
給他做了髖關節的置換手術。
在英國是免費治的,漢斯腿疼沒辦法,
術后還需要半年康復期,要專人陪同。
宋揚就說,我接你去中國做手術。
我寧愿花錢,在英國術后康復也沒辦法解決。
做手術時刀口很大,出了很多血,漢斯被送去重癥監護室,
那一夜,宋揚都在陪護漢斯,漢斯一直處在昏迷狀態。
宋揚回想,我們在國外那麼多難關都闖過來了,
現在接到中國又做了手術,無論如何我們要挺過來。
經過24小時搶救,漢斯終于平安。
為老人做手術花了八萬塊,
這件事他一直沒和老人提起,
免得老人有心理壓力。
為了迎接漢斯出院,一家人準備一桌豐盛美食。
面對著一桌沒有血緣的親人,漢斯掩面大哭。
2010年春節剛過完,
漢斯頸部以下失去知覺再次住院。
大小便失禁,呼吸困難,醫生說是急性脊髓炎。
給漢斯陪床的一個月,宋揚沒睡過一個完整的覺。
家人也替他來照顧漢斯。
經過兩個月的醫治,漢斯奇跡般康復,醫生都稱奇。
他們在漢斯的晚年給了他一個家。
這是他一輩子都沒有得到過的,
這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日子。
2012年12月2日,81歲的漢斯因心臟衰竭去世。
去世前他說:「感謝中國,感謝中國人,我死后想要長眠于中國。」
親情是人類感情中最重要的,
同時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種情感。
它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,也是行囊最重要的東西。
親情,永遠最重要,不管你人在哪里,心在何處。
不管你走到海角,還是天涯。